今日上午,泸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南苑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419 名,实到代表389名,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泸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开幕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陈雁主持。
大会执行主席蒋辅义、陈雁、曹建国、蒲芝龙、万举修、李作孝、张明、伍福钊、税光跃、邵晓强、陈永全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本次大会共有三项议程:听取泸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泸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审查泸州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市本级财政预算(书面)。
刘强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刘强在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市政府的工作情况。他说,2012年是泸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成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30.5亿元,比2011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3亿元,比2011年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1.2亿元,比2011年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4亿元,比2011年增长16.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2.8亿元,比2011年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6元,比2011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7463元,比2011年增长14.6%。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项目全部兑现。
刘强在报告中说,过去一年,泸州抢抓“一城一区一角”政策机遇,强力实施“156”发展战略,既经受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7.23”特大洪涝灾害等严峻考验,又收获了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等喜人成果,推动泸州在建立省辖市三十周年的历史时刻成功跨入了“千百时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注重质量中扩大规模,酒业优势更加凸显;在转型发展中优化结构,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两化”互动中提升品质,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协调发展中统筹城乡,区县活力明显增强;在突破瓶颈中夯实基础,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在改革开放中激发动力,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社会建设中突出民生,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刘强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项目建设的要素瓶颈制约仍然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市还有58.27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任务非常繁重。社会管理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自身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在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第一年。我们将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力争在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列。
刘强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2年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2年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2012年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增长15%。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提高泸酒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刘强说,新的一年,全市将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为在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实现次级突破而努力奋斗。
参加和应邀参加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除大会主席团成员外,还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市级老领导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同志。
列席今天大会的有:出席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办事机构、驻外机构负责人,市属及市属以上有关单位负责人。